你不理財,財不理你 | 理財迷思(上)

孩子不會理財 vs 孩子不想理財 

baby

由於現時香港的理財教育是比較落後的,小K亦曾經講過,好少有學校會提供一些投資理財的課程予中小學生,以現今時代來說,跟以前已經很不同,以前一個家庭有大約3-4個小孩,現在卻一般都是獨生子女(太多養唔到,現代如果要養一個孩子的花費最保守估計要500萬元),衍生了一個問題就是父母非常溺愛他們的子女,因而令他們不會管理自己的資金,因為一般要甚麼,父母就給他們買甚麼,只懂得花費在消費品上面,更遑論要儲錢了,反正要甚麼就有甚麼,為什麼要儲錢呢?

 

一開始的時候當然是沒有甚麼問題,因為還可以有父母支援,但是當他們離開家人,出到來社會的時候,雖然還手握不少錢,但是這些錢要怎麼用呢?這就成了一個問題了,始終我們大學所學的即使畢業了也未必能用,但是理財知識確是長遠的事,奈何學校卻沒有教

 

需要 vs 想要

 

我們理財的第一步就要要分清楚究竟哪些是我們需要和想要的,最簡單一個例子就是衣食住行,食飯我們每天都要食,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留一筆錢在食飯上面,但是以汽車為例,正常來說我們並不是必須的(住的偏遠的例外),因為汽車其實是一件消費品,由落地開始就會貶值,所以經常說「買車易,養車難」,買車可能都只是佔了一小部分的錢,即使買的是一手車,連首次登記稅可能都只是20-30萬,但是買回來之後那個才是無底深淵(無可否認,有一架車係方便左唔少,尤其是去一些郊區之類XD),牌費、停車場費、保險等等等等(超級多,一年預算需要成千上萬),以下小K將會詳細討論。



如果我們把日常的支出分類的話,主要可以分為兩類:

 

i.選擇性消費

 

主要是用來提升生活素質的,例如:化妝品、新款平板電腦、旅遊等等,這些都是可以選擇的,沒有它們,我們仍然可以繼續生活,但是有了它們,我們就可以好好地享受我們的生活。不過,既然是選擇性,當然可以選擇消費品的級別,既然買不起最新最貴的Iphone,買一部相對比較便宜的小米也是可以的,最重要是看自己的需要是甚麼,如果是手錶,只是用來看時間的話,$10000的手錶跟$100的手錶也能夠滿足看時間的需求,因此,我們應該選擇符合個人經濟能力的消費品,相信這樣便可以節省部分支出。

 

ii.必要支出

 

這是以上小K都提到過的消費,衣食住行,主要是用來維持日常生活的消費,所以價錢一般不會很高,因為屬於日常用品,我們可以一次過大量入貨,例如:可以等待超市有優惠的時候多買一點,冬天的時候很多商家的羽絨不會全部都賣得出去,只可以留到下一個季度開倉大平賣,這樣便可以以不同價錢,購買相同的消費品。不過,消耗品也不用購買太多,購買太多只會出現反效果,反而有機會會預支了我們的資金,這樣便損失了時間成本。小K很多時候有空便會到超級市場看看,有時候會有一些大減價,尤其是一些即將過期的貨品,幸運的話可以以低於一半的價錢入手!的確可以省下不少日常開支。

 

小結


分清楚需要和想要的東西之後,我們便可以找出我們主要的支出來源了,消費品只是一筆支出,花了出去就沒有了,所以我們可以從不同的渠道節省開支,降低消費品的級別或在優惠期內掃貨;不過,我們「人」本來其實也屬於資產,除了節流之外,我們也要懂得開源,因為我們投資在人力資源身上的話是可以得到回報,而且潛力是非常巨大的!因此,我們需要好好利用所擁有的資源。(待續)

下一集

你不理財,財不理你 | 理財迷思(中)

 

3 thoughts on “你不理財,財不理你 | 理財迷思(上)”

發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