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錄
「世上沒有偶然,有的只是必然。」
很多看似偶然的事情,其實都是必然發生的,實際上是因為我們作出了選擇,這與經濟學當中的原理有點相似:由於作出了選擇,在付上相等的捨棄的同時,獲取自己所要的。
在我們的生活當中,我們都有不同的選擇,大至選擇上學、工作的地點,小至選擇午餐吃甚麼、向誰發訊息等等。以一個簡單的例子為例,如果你出現腹瀉,第一時間會去想的便是之前吃了甚麼,你可能選擇了吃了街邊小食,而沒有吃碟頭飯,因而付出了代價,當然街邊小食並不是必然會出現腹瀉,只是當時你作出了這個選擇,而導致這個結果。
人生並不是要找出最優的解,而是…
劉以鬯在《打錯了》一書的故事非常特別,前半的故事完全相同,到了最後,卻因為一個打錯了的電話改變了故事的結尾,同一個故事,不同的結尾。其中一個結尾就是說主角因為沒有接聽電話,到了巴士站的時候,被一輛失事的車撞死了;而另一個結尾則是因為接聽了一個打錯了的電話,令他的出門時間延誤了,最終挽回了一條性命。
一個細微的選擇也會帶來不同的結果,我們在人生中也要學習如何做選擇,我們不是要找出最優的解或是標準答案,而是要學習如何不被可能性所局限,最終令自己停滯不前。
未來雖然有無限的可能性,然而,當刻能行動的只有一個選擇,選擇的結果會呈現於未來,那麼是甚麼力量能讓我們作出選擇呢?那就是–思維。
聖保羅說:「你可以通過重整心靈來改變外在。」思維可以改變一切,假如我們想改變自己的生活,就必須從自己的思維上開始改變,只有改變了自己的思維,才會有能力去采取行動,我們的失敗也是以同一個原理運行的結果,它的運行是精準無誤的,從來不會出現偏離。思考的品質,決定我們人生的品質,思維是種子,但播種甚麽種子,是可以選擇的,而播種甚麽種子,取決於想收獲甚麽果實。
成功來臨之前,必須先改變自己的心態
試想像一下,如果我們滿腦子都是限制、不滿足、匱乏,那麼我們便會根據我們所想,從而作出相應的選擇,最終便會遭逢惡果;如果我們思考的是不幸、貧窮、疾病,這些劫難也會像每月的信用卡帳單一樣,如影隨形。果之於因,都是在我們的思想當中。
在成功能夠發生在現實生活之前,我們必須先改變自己的心態,那麼應該如何克服貧乏的心態呢?首先,你必須明白一個事實–貧乏心態並非來自物質貧乏。
不少人陷入貧乏的恐懼感,是由於過去的一些經歷或曾經犯下的錯誤,而令自己覺得自己不配獲得美好的東西。
之前小K曾經說過,我們現代人物質生活可以說是豐衣足食,然而卻在精神生活上出現了貧乏。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故事:
從前,有一隻貓靠捉老鼠生存,後來被一個富裕的家庭收留了,每天大魚大肉,不用勞動,不用獵食,養了十多年,已經失去了捉獵物的天性。當他離開了家,回到大自然的時候,已經不懂得捉老鼠,最後餓死了。
寄語
我們人類也是一樣,擁有富裕的物質之後便會容易自滿,失去人生目標與方向,不再努力工作。即使擁有富裕的物質,假如不懂得享受人生的話,最終還是會掉進貧困的惡性循環當中,雖然物質豐富,但卻要面對心靈上的貧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