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錄
活得老不如活得好
俗語說:「活得老不如活得好。」隨著現代生活水準的提高,如何維持健康,保持最佳的身心狀態,是大家所關心的焦點,很多人都有一套自己的養生方法,而有些人卻一味盲從,人云亦云。
怎樣的養生方法最好又最正確呢?
到底,怎樣的養生方法最好又最正確呢?事實上,這世界沒有最好又最正確的養生方法,只有最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而已。
我們可以參考中醫的做法,其實早在兩三千年前,《黃帝內經》裡面已經有一套很完整的養生學說,它是中國最早的典籍之一,也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之首。
中醫學有數千年的歷史,是人民長期同疾病作鬥爭的極為豐富的經驗總結,一代一代不斷的累積下來的經驗結晶,反覆嘗試錯誤,累積到今天的成果。由此可見,它就像一個永遠也挖不完的寶庫,值得我們再三探索。
「故智者之養生也,必須順四時而適寒暑,和喜怒而安居處,節陰陽而調剛柔,如是則避邪不至,長生久視。」
養生方法中的最高境界
在中醫的角度來說,天地是大宇宙,人體是小宇宙,它們是完全相通的,所以我們無時無刻不受天地的影響,就像魚必須生存在水中,水的變化會對魚產生一定的影響,而天地的所有變化則會影響到我們。黃帝內經曰:「天圓地方,人頭圓足方以應之。天有日月,人有兩目;地有九州,人有九竅;天有風雨,人有喜怒;天有雷電,人有聲音;天有四時,人有四肢;天有五音,人有五臟;天有六律,人有六腑…」
因此,中醫養生強調天人一體,「天」指自然界,「人」即人類,「合一」是二者,互相共存、互相影響,當我們主動把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與精神情志活動,與自然環境、社會環境融為一體,這便能達到《黃帝內經》養生方法中的最高境界。
隨著四季的氣候變化而養生
一年有春溫,夏熱,秋涼,冬寒四季,我們應該隨著四時的氣候變化而調整養生的方法。
每年2月初為「立春」,春天的時候,氣候溫和,陽光明媚,萬物萌發,晚睡早起,可以讓我們順著日出的節奏,與大自然一起迎接陽光普照,吸收陽氣;
到了夏天,《理虛元鑒》提及到:「夏防暑熱,又防因暑取涼,長夏防濕。」天氣炎熱萬物盛長,我們依然需要維持晚睡早起的習慣,在還未出現冷氣的年代,家家戶戶透過電風扇便能緩解暑熱,夏季生機旺盛,該出汗時便要出汗。然而,隨著科技的進步,現在冷氣已是家家必備,經常在冷氣的環境下,失去了夏天排汗疏泄的好時機,這樣對身體反而不太好。
秋天的時候,天氣漸漸轉涼氣候乾燥,溫度驟然轉涼,人體的水份加速蒸發,身體容易出現燥熱情形,因此比較適合早睡早起,以減少秋天氣息對身體之影響。而我們的活動也要開始收斂一點,逐漸減少。
古籍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「冬,終也,萬物收藏也。」到了冬天,冬三月,益閉藏,應該早睡晚起,等天亮了再起床工作,以避開嚴寒,有利於陽氣潛藏,陰精蓄積。
寄語
總的來說,根據《黃帝內經》的養生觀,春夏可晚睡,秋冬宜早睡,這就是中醫獨特的天人合一的養生觀,人若順應了大自然的規律,天人相應,自然會得長壽。